吴林峰的公司建立精准扶贫蔬菜大棚基地,
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。
吴林峰
20余年坚持致力农业技术研发,不怕艰苦带头深入一线开展农业工作,先后成功推广了冬瓜高产栽培技术、蔗椒套种技术、蔬菜生物防治技术、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,砂糖橘高产栽培技术等,研发出的新式雨阳蔬菜大棚获得国家专利,为当地“三农”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。
他就是来自英德市农家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,永利96届农学专业学生吴林峰。
“其实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特别的事,就是做好本职分内工作。”但他做的不仅仅是这些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还带领企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并响应国家“脱贫攻坚”号召,大力发展农村产业,帮助农民增收致富,推动乡村振兴。
扎根英德农业领域二十余载
记者日前见到吴林峰时,他正在办公室忙碌着。简陋的公司墙上,几个红彤彤的大字——“不忘初心,中国梦,农业梦”赫然映入眼帘。
吴林峰毕业于1996年,农业科班出身的他,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,并被分配至当地农业部门,历经过多个岗位锻炼。其间,在他带领下,先后在黄花镇成功推广冬瓜高产栽培技术,在横石水镇成功推广了蔗椒套种技术,茄子、辣椒黑膜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蔬菜生物防治技术,在大站镇成功推广了农作物桔杆腐杆剂的应用研究,在西牛镇成功推广麻竹笋的高产栽培技术,在九龙镇成功推广了砂糖橘高产栽培技术,并自主研究和推广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治技术、蔬菜设施农业技术、花生七改高产栽培技术,引进和改进葡萄棚膜生产技术等。
2007年,吴林峰带领农业局业务组开展全国测土配方施肥,试验示范工作在全省排名前列,受到省农业厅表彰并组织全省各地农业部门到英德参观学习。另外,他还组织编写了英德市蚕桑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规程、英德市花生七改高产栽培技术规程、英德市蔗椒套种技术规程等。在英德市现代农业一步又一步的发展进程中,吴林峰可谓功不可没。
“跳”出体制创业促农业发展
2015年,人到中年的吴林峰却放弃原来的“铁饭碗”,选择了创业之路。“熬了20年后,发现自己最强项还是在技术方面,想清楚后就决定辞掉公职,希望在自己老去之前能为英德农业建设作出一些成绩。”
于是,2016年吴林峰创办了英德市农家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并成为带头人。“我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思考产业和技术以及当地农业发展的关系,希望探讨出一个有效途径,将技术短板和市场短板有效结合,形成大的产业链。”吴林峰谈及其创业初衷,表示就是希望把生产一线、市场一线的人员组织起来,再通过中间桥梁让他们直接面对面交换,最终实现产值和市场利益的最佳分配。“这也是我们企业一直坚持的宗旨,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”吴林峰表示。
在吴林峰的引领下,2017年10月,他所在的农家人公司还成立了党支部,由他担任支部书记。该公司党支部也严格按照要求开展“三会一课”、“两学一做”、党日主题活动等。同时,在日常工作中,吴林峰经常组织党员深入田头一线工作,参加技术创新研发制造。该公司先后自主研发出新式雨阳大棚、蔬菜播种机、蔬菜割菜机、菜干生产线等,帮助企业快速扎根发展。
致力扶贫事业做乡村振兴带头人
更值得一提的是,在吴林峰的带领下,企业积极响应“脱贫攻坚”号召,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英德落地。据悉,该公司先后在英德连江口连樟村、大湾镇中步村、大湾镇茅塘村、大湾镇上洞村、大站镇波罗坑村、桥头镇亚婆石村等地推广雨阳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建设,并在不断的实践中优化种植技术,取得良好成效。
据了解,该公司与各扶贫单位对接共建立了7个精准扶贫蔬菜大棚基地,项目基地面积从20-50亩不等。所建基地已全部投产,年总产值可达960万元,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200余人,70%为当地贫困户。此外,在西牛镇赤米村承建了赤米菜干厂精准扶贫项目,菜干厂建成后日吞吐量可达20吨,年产值300万元。
吴林峰提到,目前该企业主要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形式推进扶贫相关工作,把企业的技术与农户面对面交接,希望贫困户能够在基地务工的同时也掌握农业技术,从而获得更高收入。以大湾镇茅塘村蔬菜基地为例,该基地自2017年正式投产以来,在此务工的5个当地贫困户每月收入基本达到3000元以上,也更好解决了农民家门口就业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