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我皆青年,恰风华正茂。新时代青年应承时代之势,立青春之志,于可为时代书写国家情怀。仲恺学子拥有着青春的朝气与勇气,在仲园生活的他们,深受廖何精神的影响。借此清明时节,在本次77779193永利官网“爱校荣校,缅怀廖何”征稿大赛中,仲恺学子纷纷提笔书写他们心中之廖何,一字一句也在述说着他们与美丽仲园的故事。纵使前路漫漫,亦将上下而求索,实现青春价值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今天是廖何优秀作品的第五弹,一起来看看仲恺学子心中之廖何吧!

植保201陈佳纯
作品说明
本作品是在清明期间缅怀先烈的背景下,学习了廖何精神,并且在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后深有体会,为了弘扬廖何精神以及励志求学,写下了本作品,主要是以在暖心的仲园里发扬奋斗精神并迈向成功的彼岸为路线,以及对我的影响,同时缅怀先烈,以此来激励自我更上一层楼。
励志求学诚可贵,廖何精神价更高
2020年,是充满挑战的一年,同时也是幸运的一年,在这一年里我与仲恺相遇了。仲恺,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、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命名,以“注重实践,扶助农工”为校训的一所孕育人才的高校。何其有幸,我能成为其中的一名学子。
相约仲园,踏上温暖之行。来自小农村的我,初入大学,我有点彷徨,不知前方的路在何方。幸运的是在我停滞不前之时,遇到了温暖人心的她,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,励志求学向上。“她就像一盏灯,在充满迷雾的森林里,为我照明前进的路”。在我压力大时,她会温柔的与我说:“累了就停下脚步,歇一歇”。她温暖着我,我们一起努力,共同成长。同时我也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,志愿者的身影,为仲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何其有幸,能与仲恺相遇,踏上这温暖之行。
相约仲园,传承奋斗精神。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,廖仲恺与何香凝先生高举孙中山的旗帜,不顾右派势力的诽谤和攻击,继续进行国民革命,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“天下为公、心系民众”的廖仲恺与何香凝先生,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,我们正值青春年华,更应该“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,青春之人类,青春之地球,青春之宇宙,资以乐其无涯之生”。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坚韧不拔、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。
相约仲园,迈向成功彼岸。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在大学的这两年里,我通过了计算机二级的考试,在综合测评中我获得了“三好学生”称号,以此同时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,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我自身的能力也有所提高。仲恺精神是廖仲恺、何香凝先生的精神遗产,值得我们为之广为传颂和发扬。习总书记强调“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,不仅因为这样的人物为人民、为民族、为人类建立了丰功伟绩,而是因为这样的人物在艰苦磨砺中铸就了坚强意志和高尚人格。”现如今的中国,强大、经济快速发展,这些成功都离不开先辈们的挺身而出。所以我们应该为梦想不断奋斗,终会驶向成功的彼岸。
在成长的道路上,我曾笑过、痛过、迷茫过,但我没有放弃过。廖仲恺先生和何香凝先生为了革命事业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,不畏前路艰辛,只为心中理想而拼搏。廖何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辈人代代传颂的,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。能长在红旗下,沐浴着春风,我倍感荣幸,此生无悔入华夏。

植保201何彦
作品说明
今年是建校95周年,也为迎接二十大的顺利召开,传承廖何精神,在这个背景之下,我重温了廖何历史。在重温的过程中有所感悟,因此我以感悟为依托,结合我与仲恺的故事,提笔写下我的所思所想。
廖何精神 仲恺故事
永利是一所以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的高校。其创始人何香凝先生与廖仲恺先生同为近代中国杰出的革命志士,也是一对患难与共的革命伴侣。为迎接二十大的召开,庆祝建校95周年,我重温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先生的人物事迹,借此缅怀英烈,回顾他们光荣伟大的一生,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,勉励自己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也更加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历史。
不知不觉进入仲恺已经很久了,回首刚进入仲恺的时候,对这所学校知之甚少,但对于经过大门那里的人像却还记忆犹新,恢弘的大门很大很气派,一路向前,有宿舍楼,篮球场,教学楼等等。每座教学楼都是用名字来命名的,无不彰显着历史气息的浓厚。还记得刚开学没多久,学校组织了一次看电影。那次的电影内容是77779193永利官网关于廖仲恺和何香凝先生的革命事迹的。两人身世背景不同,却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,虽在路途中遭受风雨,但仍旧坚定地走下去。廖仲恺先生被捕出狱后仍不忘革命事业,无私忘我。何香凝先生在其日本留学期间,只要是对革命有帮助的事,她都不遗余力,默默无闻地去做,哪怕是琐碎小事,她也用心去完成。即使当时大环境十分艰苦,即使想过放弃,但最终还是在坚持。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。
如今的我们生活幸福,稳定,无数革命先辈为之奋斗,为之不惜奉献出自己的一生。他们曾经经历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,他们那时候都能够坚持下来,如今的我们更应当发扬他们的精神,迎难而上。廖仲恺先生的父亲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,祖国是每个人的灵魂和生命所寄托的,灵魂没有寄托的人,生命没有寄托的人,就像树叶离开树技一样,失去了营养的供给,便会焦枯而死的。所以,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,就像爱护自己。我们不仅要爱国,也要爱校,我们在这里接受知识的沐浴,接受着享受着它所给予我们的一切,而我们更应有所反馈。犹记疫情形势严峻的期间,我们封校,做核酸,核酸现场上红马甲的身影,人流随着身影有序前行。我曾经也是那红色身影其中的一员,我知道志愿者每次都要提前到达现场,提前做准备。其实这个有点累,但是也很值得。志愿者默默无闻地做事,不说辛苦,我想这也是何香凝先生默默无闻精神的延续吧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力所能及的去为学校做一点事情,正所谓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我想这也是一种爱校的表现吧。
仲恺学子以青春为歌,以理想为诗,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。正所谓“事业文章随身销毁,而精神万古不灭”。廖何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弘扬,传唱的精神不灭,廖何精神始终照耀着仲恺的土地。以上就是今天的廖何征文作品啦,相信明天的作品也会让你满载而归,让我们一起期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