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生科214陈俞莹
作品介绍:
五四青年们当时为了国家,为了人民而众志成城,直到今天,这些精神都是当代青年人们学习的榜样,比如,五四精神中不妥协的爱国精神,为救国奔忙的主人翁意识与精神,不畏强权的勇敢精神,以及舍我其谁的无畏奉献精神等。
这篇文章内容紧扣五四精神主题,意在让当今青年燃起为理想奋斗的激情,努力实现自我价值。

五四精神传承,舍我其谁
1919年,在“力争主权,还我青岛”“内惩国贼,外争主权”的激昂口号下,郁积已久的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化成无数条奔涌的河流奔向“自由、民主”的浩瀚海洋,中国青年吹响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号角,中国这头东方之狮已然从沉睡中苏醒,即将冲破桎梏,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现中国的独特魅力和经久不息的蓬勃生机!
回首历史百年征程,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,推翻了三座大山,终于挣脱开锁住千万百姓的束缚,中国如同一只凤凰,经历涅槃,浴火重生。一大批青年满怀抱负,立志救人民于水火之中,唤醒国人麻痹不堪、迂腐无知的思想。
“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”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民族自救的运动,更是中国人经历近代百年痛苦磨砺后的精神成长。五四运动的真谛在于,只有青年人的站立,才有一个民族的站立。从梁启超的“少年中国”到李大钊的“青春中国”,青年身上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所有期望。
再到如今,风华正茂的青年,眼中是诗和远方,胸怀远大的梦想,稚嫩的肩膀可能暂时还不足以扛起民族复兴的希望,但少年来日方长,最不缺的就是信心,我们喊着“红日初升,其道大光;河出伏流,一泻汪洋”口号;我们心怀“纵有千古,横有八荒,前途似海,来日方长”的希望;我们相信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强则国强”的信仰。
惟愿胸怀大志的少年不惧岁月长,披荆斩棘奔赴远方!
作者:植保212陈佳林
作品介绍:
从“跟着感觉走”的“80后”,再到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“90后”、“00后”,快速而深刻的社会变革,在一代代人身上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文化印记。人们欣慰地看到每一代中国青年在危难之时总是挺身而出,担当有为!
这篇作品的意义在于我们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,坚持五四精神,走好抗议道路。

传承五四,疫情中的青春
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对于我来说是特殊的,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学过的五四,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18岁的五四,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青年的五四。
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终于等到了五四那天,但原本计划去中山纪念堂和鲁迅纪念馆却泡汤了。疫情当前,祖国正受着疫情侵扰,白衣天使志愿者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,我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,不乱跑,自觉做好防疫要求,告诉家人朋友做好防疫工作。虽然我不能出门,但是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图片和事迹来弥补这次遗憾。
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集资兴建的。宫殿外重檐歇山顶的中央,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,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“天下为公”4个大字,雄浑有力。蕴意深刻,意味着国家为人民所共有,政府为人民所共管,国家利益为人民所共享。
鲁迅纪念馆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钟楼,主要分为五个部分,人生之路-鲁迅生平,南下之梦-鲁迅的广州岁月,名人之交-鲁迅与广东名人,青年之谊-鲁迅与广东木刻青年,风子之爱-鲁迅与许广平。我对鲁迅作品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,表达了鲁迅对人民强烈的爱和对敌人强烈的憎恶,以及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。
无论是“天下为公”还是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,都传达了我要努力学习忧国忧民、热爱祖国、积极创新、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五四精神,此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,青年起到相当重要的角色,90后00后已经渐渐扛起了祖国向前进的大旗,我作为新一代青年的一员,我会努力向五四英雄们学习,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理想,树立奉献意识,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,用青春奋斗,让我最好的年华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光彩!
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,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。五四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