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平分秋色”
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秋季的第四个节气。秋分之日,昼夜相等。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,因此“分”也有“平分秋色”之意。
秋分三候
秋分分为三候:“一候雷始收声;二候蛰虫坯户;三候水始涸。”

一候,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
二候,由于天气变冷,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,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。
三候,降雨量开始减少,由于天气干燥,水汽蒸发快,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,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。

据考证,我国很早就以“秋分”作为耕种的标志了。汉末崔寔在《四民月令》中写道:“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,秋分中中田,后十日中美田。”秋分,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,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;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,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。
秋分习俗

一、秋祭月
古代最早的祭月节日是秋分这一天,不过秋分是根据太阳的相对位置定出来的日子,晚上的月亮不一定是圆的,后来才改到中秋节。

二、吃秋菜
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,“秋菜”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

三、送秋牛
秋分随之即到,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。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,名日“秋牛图”。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,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,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,见啥说啥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言词星随口而出,却句句有韵动听。俗称“说秋”,说秋人便叫“秋官”。

4粘雀子嘴
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,每家都要吃汤圆,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,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,名日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。